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中國現代思想史專題
Studies in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 
開課學期
103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歷史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吳展良 
課號
Hist7095 
課程識別碼
123 M324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7,8(14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博雅203 
備註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35人
外系人數限制:2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32Hist7095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將分兩個部分,第一部份探討嚴復與中國近代的變革。嚴復是中西學術思想交會的關鍵人物,也是改良派的重要代表,本專題將探討其思想的內涵與中國近代歷史的關係,尤其注重中西思想文化交會與中國在改革過程所呈現的深層問題。
第二部份企圖從新中國如何建國與立國的問題出發,探討孫中山與中國革命的關係。新中國如何建國與立國,是一個困擾中國百餘年,至今亦未能解決的大問題。孫中山所領導建立的中華民國,代表建立新中國的第一次也是第一階段的的嘗試,當然值得深入探討。中國底下勢必將邁入新階段,孫中山所留下的一切基業及其所遭遇的問題,都應用新時代的眼光,重新加以分析。
 

課程目標
進一步瞭解嚴復與中西交會、清末改良派思想、孫中山及中國的革命 
課程要求
深入思考與充分閱讀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嚴復部分:
嚴復著,王栻主編,《嚴復集》(北京:中華,1986)
嚴復,《嚴譯名著叢刊》(上海:商務,1931)
王中江,《嚴復》(台北:東大,1997)
皮后鋒,《嚴復大傳》(福建:福建人民,2013)
李承貴,《中西文化之會通:嚴復中西文化比較與結合思想研究》(南昌:江西人民,1997)
劉桂生,林啟彥,王獻明,《嚴復思想新論》(北京:清華大學,1999)
孫中山部分:
陳錫祺主編:《孫中山年譜長編》,上、下冊(中華書局1991年)。
陳錫祺,《同盟會成立前的孫中山》(廣東人民出版社,1984)
羅香林,《國父之家世與學養》(臺灣:商務印書館,1972)。
Schiffrin, Harold. Sun Yat-sen and the Origin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. Berkeley: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, 1968. (史扶鄰 丘權政,符致興譯 黃沫校,《孫中山與中國革命的起源》(太原市:山西人民出版社, 2010)。
Schiffrin, Harold Z.. Sun Yat-sen, reluctant revolutionary. Boston : Little, Brown, c1980. (史扶鄰,孫逸仙:沮喪的革命者)
尚明軒,《孫中山傳》(北京:北京出版社,2008)。
白吉爾(Marie-Claire Bergere)著,溫洽溢譯,《孫逸仙傳》(台北:時報文化,2010)。
桑兵,《孫中山的活動與思想》(中山大學出版社,2001年)

閱讀方式要點:

嚴復部分:
請以嚴復著作及皮后鋒,《嚴復大傳》(福建:福建人民,2013)為中心,依主題閱讀。
孫中山部分:
1.依時間發展順序來讀,請以《孫中山全集》及《孫中山年譜長編》為中心,並参讀最重要的相關研究。
2.原則上每週精讀約80頁(史料與相關研究),其餘部分略讀可也。選擇及閱讀時,請勿忘核心問題意識。我們的研究重點在「孫中山所提出的建國與立國之道」之具體內容、背景、原因、實踐及修訂歷程。
3. 前數週閱讀量相對少,請大家先自行閱讀《三民主義演講本》。有興趣的同學,可先參閱《革命方略》與《建國方略》,以便前後呼應。
 
參考書目
嚴復部分:
李維武,《二十世紀中國哲學本體論問題》(湖南:湖南教育,1991)
李澤厚,《中國近代思想史論》(台北:風雲時代,1990)
田默迪,〈嚴復天演論的翻譯之研究與檢討:與赫胥黎原文之對照比較〉,《哲學與文化》第19、20期(1975,台北)
王蘧常,《嚴幾道年譜》(上海:商務,1936)
王栻,《嚴復傳》(上海:人民,初版1957,再版1975)
王中江,《嚴復與福澤諭吉:中日啟蒙思想比較》(河南:河南大學,1991)
余英時,〈嚴復與中國古典文化〉,「嚴復思想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」論文,1999.7.11。
沈雲龍,〈嚴復晚年之政論〉,《傳記文學》39:1~2(1981,台北)
汪一駒著、梅寅生譯,〈嚴復的政治思想〉,《中國知識份子與西方》(台北:久大,1991)
汪榮祖,〈晚清變法思想析論〉,《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:晚清思想》(台北:時報文化,1980)
周昌龍,〈嚴復自由觀的三層意義〉,《漢學研究》13:1(1995,台北)
周振甫,《嚴復思想述評》(上海:中華書局,1936)
林載爵,〈嚴復對自由的理解〉,《東海大學歷史學報》第5期(1982,台中)
徐高阮,〈嚴復型的權威主義及其同時代人對此型思想之批評〉,《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:自由主義》(周陽山等編,台北:時報文化,1980)
郭正昭,〈嚴復〉(臺北市:臺灣商務,1999)
賀麟,〈嚴復的翻譯〉,《東方雜誌》22:21(1925,台北)
黃克武,《自由的所以然:嚴復對約翰彌爾自由思想的認識與批判》(台北:允晨文化,1998)
黃克武,〈「個人主義」的翻譯問題--從嚴復談起〉,《二十一世紀》84卷,頁40-51(2004,台北)
黃克武,〈自由主義與二十世紀中國〉,《國史館館刊》30 卷,頁1-16,頁84-90(2001,台北)
黃克武,〈嚴復的終極追尋:自由主義與文化交融〉,《二十一世紀》67卷,頁71-76(2001,台北)
黃克武,〈嚴復晚年思想的一個側面:道家思想與自由主義之會通〉,《思與言》34:3(1996,台北)
楊正典,《嚴復評傳》(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,1997)
楊國榮,《實證主義與中國近代哲學》(台北:五南,1995)
歐陽哲生,《嚴復評傳》(南昌: 百花洲文藝, 1994)
蕭功秦,〈嚴復與近代新保守主義變革思潮〉,《中國研究》2:3=15(1996,台北)
蕭功秦,《危機中的變革》(上海:三聯,1999)
Chang, Hao. Chinese Intellectuals in Crisis: Search for Order and Meaning, 1890-1911. Berkeley: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, 1987.
Huxley, Thomas Henry. Evolution and Ethics. London: Macmillan, 1893-94.
Mill, John Stuart. A System of Logic. New York: Harper & Brothers, 1874.
Mill, John Stuart. Three Essays. Oxford, New York: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1975.
Schwartz, Benjamin. In Search of Wealth and Power: Yen Fu and the West. Cambridge, Mass.: Belknap, 1964.


孫中山部分:
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:《孫中山全集》,第1-11卷(中華書局1981-1986年)。
孫文,《三民主義演講本》(《國父全集》本)
陳錫祺主編:《孫中山年譜長編》,上、下冊(中華書局1991年)。
Harold Z. Schiffrin. Sun Yat-sen, reluctant revolutionary. Boston : Little,
Brown, c1980.
Schiffrin, Harold. Sun Yat-sen and the Origin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.
Berkeley: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, 1968.
史扶鄰著 丘權政,符致興譯 黃沫校,《孫中山与中國革命的起源》(太原市 : 山西人民出版社,
2010)。
史扶麟,〈孫逸仙與民族主義──一八九零-一九零零〉,收入李國祈等著,《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
──民族
主義》(臺北:時報文化出版,1980)
張緒心(Chang, Sidney H.),高理寧(Gordon, L) ,《孫中山未完成的革命》(臺北市 : 時報
文化,
1993)。
張磊,《孫中山思想研究》(中華書局,1981)。
尚明軒,《孫中山傳》(北京:北京出版社,2008)。
白吉爾(Marie-Claire Bergere)著,溫洽溢譯,《孫逸仙傳》(台北:時報文化,2010)。
崔書琴,《三民主義新論》
張玉法,《辛亥革命史論》(三民書局,1993)
桑兵,《孫中山的活動與思想》(中山大學出版社,2001年)
桑兵,〈信仰的理想主義與策略的實用主義——論孫中山的政治性格特征〉,近代史研究,1987,03
C. Martin Wilbur. Sun Yat-sen, frustrated patriot. New York : Columbia
University Press, 1976.
王德昭,”The Impact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on the Revolution Thought of Dr.
Sun Yat-sen” 《香港中文大學學報》5-1,(1979)
朱浤源:再論孫中山的民族主義,《近史所集刊》二十二,1993-6
何干之,《三民主義研究》
吳相湘,《孫逸仙先生傳》(遠東圖書公司,1982)
李澤厚,《中國近代思想史論》,〈論孫中山的思想〉、〈二十世紀革命派思想論綱〉。
李新,《中華民國史》,三卷(北京:中華書局,1982)。
李錫錕,《孫中山的權能區分理論與中國政治文化的連接關係》(臺北市 : 中央硏究院三民主義
硏究所,
1982)。
侯外廬,《孫中山到毛澤東》(山海書屋,1949)
侯外廬,《三民主義與民主主義》(上海:長風書店,1946)
段云章,周興,〈建國以來孫中山研究述評〉,近代史研究,1985年01期
耿雲志,〈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歷史演變〉,《廣東社會科學》2007年第1期
高鯤,〈評孫中山關于民生主義与社會主義關系的論述〉,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4年04期
曹德貴,〈評孫中山關于民生主義和共產主義關系的論述〉,史學月刊1994年06期
郭世佑,〈孫中山的反滿民族主義思想別論〉,清史研究1999年04期
郭世佑、蔣金暉,〈五十年來大陸學者關於辛亥時期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研究述評〉,東南學術,
2000年
04期
陳錫祺,《同盟會成立前的孫中山》(廣東人民出版社,1984)
傅啟學,《國父孫中山先生傳》(中華民國各界紀念國父百年誕辰籌備委員會,1965)
張磊,《孫中山思想研究》(中華書局,1981)。
黃季陸等撰,《孫中山先生與辛亥革命》(臺北縣 : 中華民國史料硏究中心,1981)。
楊天石,〈關於孫中山「三大政策」概念的形成及提出〉,《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》(北京:社
會科學文
獻出版社,2002年)
董方奎,〈評孫中山晚年政體思想的飛躍〉,華中師范大學學報(人文社會科學版),2001,04
劉維開,〈孫中山文集整編之回顧與發展--評黃彥編《孫文選集》〉,史林,2009,1
蔣永敬,《孫中山與中國革命》(臺北:國史館,2000)
戴季陶,孫文主義之哲學的基礎
羅香林,《國父之大學時代》(商務印書館,1954)、《國父家世源流考》(商務印書館,
1954)
沙培德,〈民權思想與先鋒主義:民國時期孫中山的政治主張〉,《近代史研究所集刊》,78期
(2013,
臺北),頁1-28。
黃宇和,《三十歲前的孫中山》(香港:中華書局,2011)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隨堂報告與討論 
40% 
 
2. 
期末報告 
6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0週
  課程書目 
第1週
  導論 
第2週
  嚴復的早年學思 
第3週
  天演論 
第4週
  嚴復與自由主義 
第5週
  嚴復與理性主義 
第6週
  嚴復論道 
第7週
  嚴復晚年思想(嚴復與儒家) 
第8週
  孫中山早年的生活與學習-1895 
第9週
  孫中山與革命(興中)-1905 
第10週
  孫中山與革命(同盟)-1911.10 
第11週
  孫中山與中華民國的建立-1913.3 
第12週
  孫中山與民國-1915.7 
第13週
  孫中山與民國-1918 
第14週
  五四運動時期的孫中山-1920.6(孫文學說) 
第15週
  孫中山後期的奮鬥-1922 
第16週
  孫中山後期的奮鬥-1923 
第17週
  孫中山後期的奮鬥-1925.3(三民主義與建國大綱) 
第18週
  期末報告 
第0-1週
  課程參考資料 
第0-2週
  課程參考資料